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形象思维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以绘画作品《蒙娜丽莎》为例。这一闻名世界的画作很好地体现了形象思维。达芬奇在创作这幅画时,运用的不是简单的对人物外貌的描绘,而是融入了形象思维。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坐姿优雅,背景的山水风光若隐若现,从形象思维的角度来看,这些元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画家构建的人物形象是端庄且神秘的,人物双手自然交叠,表情似笑非笑。那淡淡的微笑中蕴含着难以捉摸的情绪,这是形象思维主导下对人物神韵的一种极致创造。达芬奇并没有通过直白简单的文字描述来呈现人物性格或者情绪等内容,而是运用形象元素,如人物面部的肌肉走向、眼睛的神情、嘴唇的弧度等这些视觉形象去传达那种若有若无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就是在形象思维下对人物形象深层次的挖掘。
再看音乐作品,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开篇那极具标志性的三短一长节奏型,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一种体现。这个节奏型可以被理解为命运在敲门的形象,不需要语言去阐释什么是命运的敲门声,单凭这种音乐节奏就使听众脑海中有了这样的形象概念。后面整个乐章的展开都是建立在这个最初的音乐形象上,声音的强弱、乐器的配合等都在不断强化命运这一形象,仿佛命运在和人不断地抗争、挣扎等多种复杂的交替情境。
在舞蹈艺术里,中国的古典舞也充满了形象思维例证。舞者的服饰造型、手势姿态以及身体形态的舞动,都表达着特定的形象。以水袖舞为例,舞者通过对水袖的抛、扬、甩等动作,结合身体的旋转、下腰等姿态,塑造出如同在水中游动、流淌的形象。那衣袖的飘动就像水波的荡漾,无需言说,观众便可直观地感受到水这一形象在舞蹈中的体现,这正是形象思维运用的结果。如果你想要进一步交流艺术相关话题,欢迎加我的微信号:liu1807512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