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才发展到如今的状况。
西方艺术人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对原始艺术的研究。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殖民扩张时期,西方人接触到了许多非西方的、所谓“原始文化”中的艺术形式。此时,学者们开始收集和整理这些艺术表现形式,比如非洲部落的木雕、面具等。学者们最初多是站在西方主流文化的视角来审视这些原始艺术,简单地将它们视为原始、幼稚的艺术表现,更多地关注其表面的奇异造型。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涌现出了很多以人类学为基础的艺术研究的先锋人物。比如博厄斯,他深入研究北美印第安人的艺术。他深入当地部落,从文化功能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艺术。他认为原始艺术和特定部落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观点打破了原来单一以审美判断标准来看待原始艺术的局限性。同一时期,马林诺夫斯基通过对特罗布里恩群岛土著文化的研究,也对艺术人类学贡献很大,他强调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性。
进入20世纪中期后,艺术人类学逐渐走向理论体系的构建。一些学者受到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开始研究艺术作品背后深层次的结构和语法。他们探讨艺术作品中的符号意义、文化象征等。而到了晚期现代性阶段,艺术人类学面临着全球化的浪潮。学者们开始关注全球范围内艺术的跨文化交流和互动。艺术不再被局限在某个区域或者社群当中。不同文化之间艺术形式的碰撞、融合与创新成为研究的新方向。在当今社会,西方艺术人类学不仅关注传统的部落艺术,也聚焦城市文化中的艺术现象、亚文化群体中的艺术创作等。这门学科在不断地发展和拓宽自己的研究边界,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可以联系我,我的微信号是liu1807512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