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学概论答题不写例子是一个存在诸多弊端的做法。这样会导致答题不完整,难以得高分。
艺术学概论的考试或问答往往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运用实例来进行阐释。答题时缺少例子,首先体现出考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足。理论知识如果不与实际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结合起来,只是干巴巴的条文背诵,就像是没有血肉的骨架。例如在论述某一艺术流派的特征时,若不列举该流派下典型艺术家的作品、创作风格,根本无法生动地展示出这一流派的独特内涵,答题者也难以深刻地剖析相关的艺术理论,如结构主义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实践,拿罗布 - 格里耶的小说进行实例分析就能很好地解释结构主义强调的文本自身结构的重要性,不写这样的例子考官就无法真正知晓答题者是否深入理解了结构主义理论。
从应试的角度看,不写例子很难凸显答题的亮点和独特性。在众多考生答案中,那些单纯罗列理论条文的回答很容易被淹没。考官更倾向于看到能运用实例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的答案。这也表明答题者是否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能力。就像我们在学习艺术学概论中了解到的艺术的社会功用这一知识点,如果只是说艺术具有审美认知、教育、娱乐功能,却不给出如电影《熔炉》推动社会对特殊学校不良现象重视来作为艺术教育功能的例子,那答题是欠缺说服力的。
为了改变答题不写例子的情况,考生要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实例。可以建立一个艺术实例素材库,平时多阅读艺术家传记、艺评文章等资料,也可以关注一些艺术公众号,例如微信号hnstwx就会分享很多艺术相关知识。同时要养成结合理论去分析实例的习惯,在做练习题时,要求自己必然给出相应例子进行阐述。只有这样,艺术学概论答题水平才能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