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的门类论点主要包括艺术本质论、艺术门类论、艺术发展论、艺术创作论、艺术作品论、艺术接受论等。
艺术本质论探讨艺术是什么的问题。它涵盖了对艺术的多种理解,比如从社会本质看,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像许多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如库尔贝的《石工》就是对当时底层劳动人民艰辛生活的真实写照。艺术还具有认识、教育、审美等多方面的功能,通过艺术作品能让人们深入了解不同的时代、地域和文化的风貌。
艺术门类论着重对艺术的各个门类进行研究。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美术又包括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不同的艺术门类有各自的特点与表现手段。绘画以线条、色彩、构图等表达创作者的思想;音乐则通过旋律、节奏等因素传达情感。比如贝多芬的交响曲,以强烈的旋律变化表达出抗争命运等深刻的精神内涵。
艺术发展论涉及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规律。从原始艺术的质朴到现代艺术的多元复杂,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例如科技的发展不断为艺术提供新的创作手段和传播方式,推动着艺术的演进。
艺术创作论聚焦于艺术家创作的过程。包括艺术家的修养,丰富的生活阅历、敏锐的观察力等都是创作的必备条件。创作方法如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要求艺术家真实准确地描绘现实生活;浪漫主义则侧重于抒发浓烈的情感与想象。
艺术作品论关注艺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像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红楼梦》这部作品,其深刻的封建贵族生活内容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精彩的情节设定等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接受论考察受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接受情况。受众的文化背景、审美趣味等会影响对作品的解读,不同的人对同一艺术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例如有些人看到梵高的《向日葵》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而有些人则从中体会到梵高内心的孤独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