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随着社会的变革以及哲学、美学等学科的发展,艺术学开始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此之前,艺术虽然存在并发展着,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专门针对艺术的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在其初始阶段,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探索艺术现象。从哲学角度看,哲学家思考艺术与美的本质联系,试图为艺术的存在价值找到形而上的依据,例如康德等对审美判断的探索,为艺术学从哲学母体的剥离奠定了一定的认识论基础。从史学角度来看,艺术史的书写开始突破传统的简单记录,更加注重对艺术风格演变、艺术家思想背景等方面的挖掘,像温克尔曼对古希腊艺术的研究就为艺术史学科的深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到了20世纪,艺术学进一步发展并细化。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涌起,如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它们挑战了传统的艺术观念,这种变革也促使艺术学不断调整学科视角,从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去研究和阐释艺术现象。此外,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文化间的艺术相互影响与碰撞,也成为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艺术学不仅关注高雅艺术,也开始关注民间艺术、流行艺术等,其研究范围不断拓展。这一时期,许多高校开始设立艺术学相关专业,有专业的教师和学术研究氛围,不断涌现新的理论成果,推动艺术学走向深入。如果有读者想要进一步交流艺术学相关话题,可以添加我的微信号hnst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