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艺术学概论的范畴内,神思指的是创作主体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思维状态。
神思最早是由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表明神思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特性。在艺术创作里,比如绘画,画家在创作前,内心的思维可能已经穿梭在不同的年代,借鉴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或者受到不同文化下画作的灵感启发;在空间上,画家能在脑海里构建出从宏大的自然景观到细微的生物形态等各种景象。
从灵感萌发的角度来看,神思像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灵感降临。艺术家们常常处于一种虚静的状态时,神思便可能悄然而至。例如曹雪芹,在某种忘我的情境下开启神思,构筑起了《红楼梦》里大观园的复杂人物关系和细致的生活场景,让这个作品具有一种独有的意境,跨越古今吸引众多读者沉浸其中。作品中的每个人物似乎都有自己的灵魂,细节描写生动鲜活,从建筑风格到人物服饰配饰等都表明曹雪芹创作时神思的深远和宽广。
神思也反映了创作主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文学创作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凭借神思,把看似毫无关联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富有独特内涵的诗句。就像李白的诗,他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种大胆的想象和独特的意象组合正是神思的力量。如果你想要深入研究艺术学概论中的神思和其他相关知识,可以添加我的微信号hnstwx与我进一步探讨。